“医保卡”与“记账户”区别在哪?
“以往,参保人员手上都有一张医保卡(个人账户银行卡),卡内定期打入个人账户资金用于购药看病,从下月起,这张实体的医保卡将不再打入资金,个人资金今后都会记入‘记账户’,参保人员需要使用时,只需出示医保电子凭证即可,不需要再带实体医保卡。”长沙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用担心的是,本次优化管理模式对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金额和待遇没有任何影响,未调整计入比例和划入金额。
个人账户为什么要从“医保卡”改为“记账户”?该负责人解释,随着医保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发展,原有个人账户“医保卡”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首先是不兼容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的个人账户管理要求,导致参保群众不能实现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购药直接刷卡消费;其次,个人账户资金划拨中间环节较多,拨付到账时间较长;再次,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制度难以落地。
采用“记账户”模式,每月划入金额不变,计息和支取管理不变,可实现当月即到账、手机可查询、异地能使用、跨域可转移、大病保险可代扣等更多便捷高效服务。参保人员可凭本人“医保码”(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在本统筹区内定点医药机构及在跨省和省内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其符合医保政策范围的个人自付部分费用可由“记账户”资金支付,实行直接结算。
此外,采用“记账户”模式,还能拓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在完善信息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将可实现绑定其配偶、父母、子女(以下简称共济对象),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资金可由共济对象使用,可代缴共济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可代扣参保人员本人职工医保大病保险费等。
“记账户”模式下原有资金有什么变化?
实施“记账户”管理模式后,原“医保卡”的余额按照“老户老办法”执行,个人账户存量资金不转入“记账户”,参保人员仍按原途径使用。
“医保卡”余额和收支明细仍通过原途径进行查询。可线上通过“湘医保”APP、公众号、小程序等途径,或线下通过各级医保经办窗口、街道和社区医保服务站点等途径查询个人账户“记账户”资金计入、计息、使用和余额等信息。
对于长沙市的参保人员,2023年10月1日前已参保还未办理“医保卡”开户手续的单位职工,需于11月30日前在长沙银行的任意网点办理“医保卡”开户手续,12月底将划拨10月及以前个人账户资金至“医保卡”。如果11月30日仍未办理“医保卡”开户手续,其个人账户资金将通过“记账户”模式实行收支记账管理。
对于省本级的参保人,2023年10月1日前已参保但还未办理“医保卡”开户手续的单位职工,个人账户资金将划入本人医保“记账户”。
属于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备案人员的情形,可以将参保人员“医保卡”个人账户余额转入“金融子账户”,参保人员可继续使用。
参保人跨统筹区参加职工医保,需办理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原“医保卡”内的余额可继续使用或一次性支取;“记账户”余额原则上随同医保关系转移划转到新参保地使用。
参保人员因死亡、出国(境)定居、跨制度变更参保等原因不能继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在办理终止参保业务后,可办理医保个人账户(含“医保卡”和“记账户”)余额一次性支取。
长沙月亮岛特大桥将启动修复工程,绕行路线来了!
10月17日,记者从长沙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了解到,为确保G0401长沙绕城高速西北段月亮岛特大桥修复工程占道施工期间道路的交通安全畅通,根据相关规定,该支队将分时段对部分路段实行临时的交通管制。届时,请各位驾驶员及时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