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传统产业这一领域里,石化产业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鲜明的产业特色和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2022年,湖南石化产业实现营收2888.69亿元,同比增长13.6%。纺织服装产业也表现抢眼,近4年营收年均增速10.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7个百分点。
8月17日,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新建聚酰胺装置4号聚合单元前聚管正式投料,顺利产出切片。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石化产业着力推进石油化工“油头化尾”发展;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提质升级,大力发展湖湘品牌服装和地方特色民族服饰。
优势产业中,文旅产业规模愈加亮眼,品牌愈发闪亮,“中国V谷”正乘势崛起,动能澎湃。《指导意见》提出,文旅产业应做强长视频内容核心业务,并提出“建设全国领先的音视频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中的储能材料及动力电池产业,全省目前拥有规模以上企业近100家,2022年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300亿元。《指导意见》提出,着力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推动燃油车电动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先进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充电设备配套发展,积极布局氢能汽车。
4月8日,比亚迪长沙基地总装车间,工人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上忙碌。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技术快速迭代,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工程等未来产业是大势所趋。《指导意见》强化行业应用算法模型研发,推动在智能制造、新材料、元宇宙、大健康、文化创意、网络安全等领域产业化发展。
“八大行动”激活“内啡肽”
尽管优势突出、态势不错,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制约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瓶颈挑战还不少。
比如,全省制造业总体规模偏小、集聚效益偏弱,烟草、钢铁等传统产业发展面临“天花板”,新产业的贡献还未形成大的规模,新旧动能接续乏力。
从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现状看,既有独具特色不可比拟的基座,又有着成熟中的“疲惫”,成长中的“烦恼”。
以工程机械产业为例,由于其特殊的周期性,2021年下半年以来行业进入下行周期,2022年全省199家规模以上工程机械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不少。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收缩,全国占比也出现下降。技术、人才、服务等因素,也越来越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掣肘。
对此,《指导意见》提出了科技创新攻坚、产业集群提质、数实融合升级、基础设施提效、绿色低碳转型、企业品牌培育、产业大军锻造、改革开放赋能等八大行动的实施路径。综合来看,这八大行动凸显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方向。
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智能化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大力实施“智赋万企”行动,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强标准引领和专业服务,分行业领域推广智能制造。惟其如此,才能展现“先进”的鲜明特点。
中联重科常德塔机智能工厂,自动化下料线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