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湖南持续敞开对科技人才的热烈怀抱,创新科技人才选拔、评定、培育机制,提升科技人才获得感。
在海外学习工作16年后,戴立忠毅然选择回国创业。他在家乡长沙创办圣湘生物,带领团队创新开发了分子诊断先进技术及产品。“湖南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出台一系列干货满满、诚意十足的政策,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戴立忠说。
如今,圣湘生物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相继挂牌成立,公司构建了一支国际化的人才团队,聚集行业国际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200余名。人才聚集之下,企业在传染病防控、妇幼健康、血液安全、癌症防控等领域,研发出各类比肩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产品1000余种。
在宁乡市,先进储能材料、工程机械、智能家电智能硬件三大产业链发展迅猛,背后支撑的是有谋略的人才引进计划。“我们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助推产业升级,打造产才融合新高地。”宁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傅永超说。
“人才梯队”在湖南不断建立完善。湖南探索实施“三尖”创新人才工程,根据人才成长链条布局科技创新人才计划,每年培养引进站在科技发展最前沿的“顶尖”战略科学家和“拔尖”科技领军人才,发掘和培育优秀青年科技创新“荷尖”人才,构建全链条、全谱系的人才资助支持体系。
湖南省荷尖人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韶也(左一)与导师在田间开展研究。(受访者供图)
在此基础上,湖南持续推进和完善直接遴选机制,突出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配置。威胜集团研发事业部总工程师汪攀博士,由集团推荐后,直接被评为“2023年度湖湘青年英才”。“自主评审调动了企业人才引进、培育、使用的积极性,实现‘谁用谁评、谁干评谁’。”湖南省科技厅智力引进处(科技人才办)处长刘晓熹介绍,2023年湖南还首次创新实行专家荐才机制,共有47名“拔尖”“荷尖”人才通过院士专家直接推荐、免于评审产生,占本年度立项总数的11%。
近3年,湖南增选两院院士5人,在湘两院院士达43人,国家级高层次科技人才突破800人。近3年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过28亿元,19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51人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其中,2023年8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创历年新高。
一批青年科技人才潮头逐浪,挑起科技攻关大梁,实现一系列“从0到1”的突破成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吕欣,在国际上首次将移动大数据应用到自然灾害救援中,研究成果陆续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发表;“湖湘青年英才”申政成功攻克“复兴号”动力装备的关键设计等10余个国家级攻关项目中的核心难题,为我国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湖南科技人才聚焦‘四个面向’,在科研、产业应用以及经济主战场等多个领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创新成果,为奋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科技支撑,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贡献湖南力量。”湖南省科技厅厅长李志坚说。
湖南先进制造业高地湖南要支持园区培育和引进湖南省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湖南省2020年科技创新的目标是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是湖南省的湖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
前三季度湖南对“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进出口2400多亿元
长沙海关今天举行2023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前三季度,湖南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2431.8亿元,增长0.7%,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2.6%。
据长沙海关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湖南省进出口总值4622.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5%,排名全国第15位。其中,出口3064.6亿元,下降14.9%;进口1558.3亿元,增长20.6%。
对“一带一路”、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好于整体。前三季度,湖南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2431.8亿元,增长0.7%,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2.6%;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1426.3亿元,下降10%,占30.9%;对非洲进出口409.2亿元,增长1.8%,占8.9%。
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工程机械、“新三样”和进口农产品增速较快;民营企业为外贸主力军,综保区发展较快;加工贸易逆势增长,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超八成。
长沙海关分析,随着国家、湖南省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持续发力,湖南外贸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全年有信心、有基础、有条件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的目标。
到2021年湖南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湖南进出口总额2018年湖南进出口总额在全国2021湖南进出口总值湖南 进出口湖南引进外资项目应当选择
如何抓住产业风口,湖南这个重磅文件讲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