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起,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启动,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面源污染、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守护一江碧水”向纵深迈进。
直面生态欠账,湖南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深化长江、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系统联治,不遗余力修复生态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湘江流域打响重金属污染防治攻坚战,湖南累计关停淘汰1200多家涉重金属企业。2018年至2022年,全省退出落后产能企业3249家。
着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湖南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洞庭湖畔的中国石化长岭炼化公司绿树成荫。“通过改造升级生产技术,我们加强废水管控,将污水全部纳入管网,不让污水进长江。”公司副总经理陈斌介绍。
促进新兴产业换挡提速,新能源、新材料、电力装备等产业发展势头更劲。宁乡高新区培育出20余家储能材料规上企业,从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到废旧电池回收,已形成锂电储能完整产业链。在衡阳市衡南县特变电工云集5G科技产业园,全系列配电变压器等产品畅销海内外,当地乘势引进上下游企业,电力装备产业集群日益壮大。
截至2022年底,湖南累计培育13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3个绿色园区和1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2021年、2022年,全省规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连续大幅下降。
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离不开考核“指挥棒”。新修订的《湖南省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办法》提出,鼓励各县市差异化发展,在不同赛道比学赶超。如对文旅融合化主导型县市特别是人口小县,重点考核群众增收、生态环境保护、文旅农融合等内容。
截至2022年底,湖南省森林覆盖率达59.98%,14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6%,拥有国家湿地公园70个。青山绿水间,湖南交出了一张亮丽的生态答卷。
再创新高!湖南上市后备企业总数突破900家(附名单)
全面注册制落地的2023年,湖南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计划也快马加鞭推进。11月3日,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就上市后备资源库名单进行公示,上市后备湘企总数达到914家,再创历史新高。
记者梳理发现,自2022年1月“金芙蓉”跃升行动计划发布以来,湖南上市后备企业数量逐年递增,今年较2021年增长51%。
从市州分布来看,今年长沙市入库企业数量依然遥遥领先——以259家的数量、28.34%的占比位居第一。洲市、岳阳市则分别以88家、69家的数量居第二、第三位,占比分别为9.63%、7.55%。
从行业来看,上市后备企业最多的是制造业,达到257家,占比28.1%。新材料、农林牧渔、医药、环境保护等行业后备企业数量均超30家,分别为91家、71家、48家、31家。
自实施“金芙蓉”跃升行动计划以来,湖南企业上市稳步推进,形成了“培育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推进良好局面。
记者从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3家,其中首发上市7家、迁入2家、新增过会4家。此外,15家企业递交上市申报材料,其中申报科创板的有6家,超过中部其他5省之和;新增辅导备案企业1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湖南股交所新增挂牌企业42家。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A股上市公司145家,排全国第11、中部第3位。145家公司中,注册地位于长沙的有87家,数量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湖南省上市后备资源库公示名单大全
担生态文明建设重任,著山水湖南美丽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