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右边,有一栋墙壁上有水墨画和青砖绿瓦酒坛子的民居。而民居正对面,对着一片扎着稻草人、稻草牛、稻草猴子的田野。
田野边的大树上,挂着一个木制秋千。你可以在这里乘着风,感受夏天。
从停车场往左的林荫小道走100米,你就可以看到在大树簇拥间的,用花岗石砌筑的清代石塔。
这座“惜字塔”,建于道光十八年(1838),塔高12米,一共有5层,呈六边形,是当地人为了焚烧文字、纸张时修建的石塔。塔身上每个石块,都足有约20厘米厚。
中国古人有“敬惜字纸”的习俗,他们会认为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写在纸上的文字,即便是废字废纸,也不能随意亵渎。必须将纸张诚心诚意的烧掉,才能更显爱惜。
不过这种惜字塔其实在全国各地都有,只是名字不同。比如,在台湾多被称为“圣迹亭”,在客家地区被称为“敬字亭”,在四川被称为“字库、文风塔、文峰塔”。
茶亭镇的“惜字塔”与别家不同,它是塔上生树,树塔共生的。
这个奇特的现象,据记载是源自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塔顶被雷击毁,之后长出了一株朴树,现在树高已经有7米多,形如华盖。
树根穿过塔身,直至塔基,生长茂盛。也正是因为这个珍贵奇观,所以这里也被被当地人奉为神塔、神树,算是当地一宝。并在2011年被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电视SEO穿过雕刻着“惜字塔”三个字的石拱门,隐约看到里面似乎在供奉着什么。
右手边有一节石阶,蜿蜒向上。但二层被木板封闭了,并看不到楼梯是否通到顶层。不过据记载,塔基直径4.23米,塔身内空。一二层会内有石阶旋至第三层,而二层内壁上有刻一句“道光十八年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