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田”种成“高产田”
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湖南自贸试验区”)正式起航,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地标”和“试验田”。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9.76平方公里,涵盖长沙、岳阳、郴州三个片区。
在历史机遇与重大使命中,湖南自贸试验区发力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着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
5月27日,湖南省首单出口货物“抵港直装”业务落地岳阳自贸片区;
6月9日,湖南、云南两省自贸试验区签署《协同开放发展合作协议》;
6月10日,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完成全国首笔肯尼亚先令跨境汇款及结售汇业务;
6月20日,长沙自贸片区临空区块首个湘琼合作项目落地……
盛夏湖南,雨水充沛,阳光热烈,湖南自贸试验区近12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处处奔涌着创新与开放的活力。这里,正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中的“高产田”。
1 一块“试验田”
约120平方公里土地上,走出湖南改革开放新路径
通往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机场大道上,有一座横跨道路的大型拱门。明净晴空下,红底上的“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几个大字鲜艳亮眼,拱门造型如帆、如旗、如火炬,寓意着湖南改革开放的标杆和旗帜。
在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中,湖南自贸试验区无疑是一片“独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