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湖南的国际经贸朋友圈已拓展至230多个国家和地区,18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投资。
接踵而至的背后离不开“厚积薄发”。
南阻五岭,北迄洞庭,深处内陆的湖南,曾是外贸小省、进出口弱省。近年来,不沿边、不沿海的湖南全方位拓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朋友圈”。
立足“一带一部”新坐标,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湖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1+2+5+N”开放发展战略体系,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实现开放崛起。
2021年10月,湖南出台《支持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发展的若干财政政策》,全方位支持优秀企业和人才到湖南自贸试验区投资创业、共赢发展。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
创新推出“进口转关货物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为企业节约成本。简化办事流程,各类人才相关证件办理实现“三窗合一”,办理时间压缩2/3;提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覆盖率,货物通关整体时间压缩1/3……湖南办事效率日益提升。
打造立体交通体系。全面统筹规划建设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和货运集结中心——
向北,做强中欧班列对欧洲、中亚的国际物流通道;
向东,发挥城陵矶港口一类口岸作用和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对接长三角港口群出海;
向南,打造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
向西,对接西部陆港新通道,打造对接东盟国际物流通道;
向上,以黄花机场为中心,构建RCEP国家的区域中转枢纽,打造对非航空客货运门户枢纽。
(7月1日,一列满载百货、零配件、日用品、电子产品的中欧班列,从长沙国际铁路港出发,前往波兰马拉舍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