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想展望一下。今年乃至今后几年,湖南打造“三个高地”,将别有天地:将涌现一批顶天立地的世界级品牌。三一重工的全球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中联重科的全球最长臂架泵车、山河智能的全球最高全液压履带桩架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中国铁建重工的最深海底隧道盾构机向百米海底掘进,衡阳特变电工世界最高电压等级、最大容量变压器突破“卡脖子”技术。将培育一批戴天履地的产业链集群。到2025年,将培育6个左右万亿级产业、8个以上千亿级企业,以及一批800亿级、500亿级梯队培育企业。将形成一批经天纬地的算力算法平台。到2025年成为“全国领先的算法创新中心和全国先进的绿色算力枢纽”。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杨浩东:谢谢毛伟明省长的介绍。请继续举手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湖南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请问您对湖南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湖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杨浩东:这个问题,我们请张庆伟书记回答。
张庆伟: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来到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体现了深厚的为民情怀,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如期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在这么几个方面感受很深:一是甩掉了“贫困帽子”。全省68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个数字在国内22个脱贫攻坚重点省中排名靠前;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5715元增加到2021年的13537元,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二是绘就了“山乡巨变”。周立波写了一部小说《山乡巨变》,反映的是建国初期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发生的变化。我们通过脱贫攻坚实现新的“山乡巨变”,贫困地区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省所有县市区半小时可上高速,25户及100人以上的自然村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三是奏响了“大地颂歌”。极大提振了脱贫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向上的精气神,生动诠释了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这个非常重要,只要有这样的精神,“黄土可以变成金”。四是密切了“血肉联系”。鲜艳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我们很多机关干部组成工作队下村帮扶,不摘帽决不放松、决不脱钩,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